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正文

关于信阳市加快推动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建设的建议

发布人:魏超   发布时间:2025-09-13

一、寻找当前信阳文旅发展的着力点

近年来,信阳文旅发展成绩有目共睹,文旅发展迈入快车道,但与河南省内地市相比,信阳文旅仍处于中游偏下的位次,核心旅游统计数据指标表现不突出,文旅发展面临瓶颈。

目前信阳文旅发展的核心症结在于旅游产品建设滞后,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不等同于旅游产品。外地游客占比是衡量一个城市旅游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总体来看信阳外地游客占比是比较低的(有相关规划数据显示不足20%)。目前信阳文旅发展,仍处于传统的“自娱自乐”层面,鸡公山、南湾湖的龙头带动作用有限,信阳毛尖有品牌缺景区产品,全市层面缺乏引流产品和爆款产品。在游客市场尚未真正做强的前提下,大力开展露营、民宿等配套产品建设,并不符合旅游发展客观规律。

基于此,当前信阳文旅发展的着力点不应是想方设法争取“出圈”的机会,而应练好基本功,尤其是要树立一个切实可行,符合信阳城市特质的发展定位,那就是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国家旅游休闲城市不仅是旅游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文化和休闲体验的目的地,它们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满足游客和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信阳市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正当其时

城市是最重要的客源市场,同时也是旅游目的地和最集中的旅游创业创新空间。新时期旅游工作的重心要向城市转移(戴斌,2022)。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均提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旅游休闲城市建设成为国内诸多城市发展的目标任务,如长沙、襄阳、鄂尔多斯等城市均已明确提出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期,扩大旅游休闲消费市场、优化旅游休闲产品、完善旅游休闲服务,将成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并引发新一轮“城市争夺战”。《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旅游休闲城市等级划分》等国家政策和国家标准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信阳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南北兼容的休闲文化,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具备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的良好条件,具备良好的旅游休闲城市建设基础和优势。信阳市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符合信阳市客观实际。随着城市休闲时代的到来,信阳市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是时代所需,更是自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需求,并可成为信阳经济发展新的着力点。

三、信阳市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相关建议

(一)信阳市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的目标要喊出来

通过网络检索和查阅相关规划文件,信阳市关于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的目标鲜有提及,且缺少相关深入表述。建议将此目标尽快纳入信阳市十五五规划,并加强对相关工作的部署安排,前期已开展的相关工作,对照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相关指标进行重新审视和提升。

(二)深化对信阳市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的规划论证

信阳版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既要对标相关国家标准,又要凸显信阳自身特色,开展相关规划论证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政府部门要委托专业团队编制好《信阳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建设规划》特别注意上下级规划之间要做到有效衔接。同时,维护休闲旅游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规划在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避免随意更改规划现象的发生。同时编制《信阳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为信阳在“十五五”阶段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三)旅游产品转型提质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建设赋能

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离不开一系列旅游产品支撑,如旅游度假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旅游休闲公园、绿道等。本人建议围绕爆款产品和引流产品两个方面发力。爆款产品方面,建议以信阳茶文化、红色文化着眼,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供给,即两馆“河南省茶博物馆、大别山红飘带数字科技艺术馆”,努力将河南省茶博物馆成为河南省茶文化的核心载体,让大别山红飘带数字科技艺术馆成为大别山红色地标。引流产品方面建议引入文旅综合体轻资产不夜城模式,选址羊山新区高铁站及高速口附近,打造独具信阳文化特色的主题式IP文旅项目——信阳之夜(暂定名),用“多业态、多演艺”将文旅项目进行跨界融合,项目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建成后必然能够成为信阳吸引外地游客的“流量密码”,为信阳文旅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和可能。以上涉及产品有待后续进一步策划。

(四)努力推动信阳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建设行稳致远

建立组织保障体系。成立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和专项小组,分管旅游的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建立市、县联动的抓落实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强旅游重大项目谋划、规划、落地一体化问题解决机制。此外,休闲旅游发展不能文旅部门唱“独角戏”,必须通过构建完善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来调动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信阳市旅游协会,发挥协会组织的纽带作用,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建设信阳文旅智库,重视人才的芯片价值,加大对重点项目的策划和规划,多调查研究、多征求意见。发展视野跳出“大别山水”,主动拥抱“长江经济带”,对接“长三角”。深化宜居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丰富公共休闲产品,提升城市文化底蕴。

(作者:信阳师范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所 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