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团队

五大重点研究领域与方向

发布人:魏超   发布时间:2020-10-10

(一)大别山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图谱研究

大别山是全国十二大红色旅游区之一(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首府所在地,是革命斗争28年红旗不倒的中心地,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主战场。“大别山精神”是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和革命群众,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建立新中国而形成的革命精神,“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是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围绕大别山区作为中华民族精神高地和传承基地,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标志性地区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大别山精神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红色基因识别与整理、大别山红色基因库建设、大别山红色文化基因图谱构建与解析等。

(二)大别山红色资源开发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

大别山是河南红色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属于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长期以来,一般的经济增长无法有效带动该地区的发展,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异常艰巨。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时嘱托“要把老区建设的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注入了强大动力。红色资源开发是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法宝”,大别山作为重要建党基地,在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热”的带动下,大别山红色资源开发迎来历史性机遇。大别山红色资源开发,有助于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效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大别山红色资源市场化开发模式、大别山红色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大别山红色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别山红色资源开发与乡风文明建设、大别山红色资源开发与人居环境建设、大别山红色资源开发与乡村文化建设、大别山红色资源开发与乡村治理等。

(三)“红色资源+”与全域旅游研究

横跨鄂豫皖三省,覆盖10市62个县(区)的大别山革命老区,不仅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其中文化资源包括茶文化、民俗文化、寻根文化、楚豫文化、非物质文化等,旅游资源包括红色、绿色、蓝色、古色等多种类型。目前大别山区域已有多个县(区)正式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河南省正在创建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全域旅游成为大别山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提升区域旅游发展质量,对接长三角、长江黄金国际旅游带的重要方式。通过“红色资源+”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可充分发挥大别山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战略连接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的重要战略通道与多个重大国家战略对接的独特区位优势,促进大别山区域价值的提升。主要研究内容:大别山“红色资源+”战略、大别山“红色资源+”理论与实践、大别山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建设、大别山国家风景廊道建设、大别山区省际边界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合作开发、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大别山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别山与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互动、大别山全域旅游发展与长江黄金国际旅游带衔接等。

(四)红色基因传承与协同育人研究

发挥信阳师范学院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引领思政课程育人阵地,搭建大别山红色基因传承与育人网络平台,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特色的系列课程,培育建设“大别山红色旅游与思政育人”的相关公共在线课程,深植红色基因,为立德树人培土固基。善用新手段,将红色文化涵育融入实践环节,在组织学生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学术报告、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中,融入红色元素,将相关资源转化为展现大别山红色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的教育基地,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主要研究内容:大别山红色基因传承与协同育人、大别山红色旅游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大别山红色研学线路设计、大别山红色文艺与红色故事、大别山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教育等。

(五)文旅融合与乡村旅游研究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已成为发展现代旅游业、促进文化传播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要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文旅融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大别山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依托大别山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地方旅游形象与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体系的构建研究,探索旅游与文化、农业、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新模式,发展文旅新业态。将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等相结合,构建大别山区文旅融合与乡村旅游的示范机制,助力区域旅游转型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大别山文旅深度融合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大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大别山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活化、大别山乡村民俗品牌建设、大别山乡村文化空间整合与优化等。